

【概要描述】
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内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原则性措施
内部控制污染源
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行动小组要在第一时间进入事故现场。针对事故源迅速、准确、有效的实施应急救援。按照“先控制,后处理”的原则,迅速实施先期处置,优先控制污染源,尽快阻止污染物继续排放外泄。
研判污染范围
应急指挥办公室根据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中的风险分析和情景构建内容,研判污染范围,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尽量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控制污染扩散
尽可能控制和缩小已排出污染物的扩散、蔓延范围,把突发环境事件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开展应急处置
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应急处置要立足于彻底消除污染危害,避免遗留后患。
外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原则性措施
企业外部应急措施
当突发环境事件可能或已经对公司外部环境产生影响时,由应急总指挥或应急总指挥指定人员通过电话报告当地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保护部门,请求启动上级应急预案,防止突发环境事件进一步扩大;由通讯联络队向可能受周边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单位通报。
配合当地人民政府的响应措施
①在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介入后,指挥权移交至上级政府或有关部门,接受上级政府或有关部门统一指挥;
②在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介入后,公司内部应急装备和物资接受上级政府或有关部门统一调配;
③配合当地政府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环境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
④配合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突发环境事件危害的警告, 宣传避免和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
⑤配合环境监测机构进行应急监测工作,实时对产生的环境污染进行数据记录,并采取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应急治理措施。
对当地人民政府应急措施的建议
①当事件有扩大趋势时,根据事件扩大后的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及气候条件, 提出相关人员撤离事件现场及请求相关部门、单位援助的建议;
②当事件有扩大趋势时,评估事件扩大后的影响范围,由应急总指挥向当地政府提出附近群众疏散的建议;
③根据事件扩大后的情况建议当地政府采取相应抢救、救援及控制措施。
水环境突发事件一般处置措施
切断污染源的程序与措施
遇液态环境风险物质泄漏时,公司应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应采取堵漏、及时倒罐(桶)等方式,切断泄漏源。
防止污染源扩散的措施
①通过源头控制,启动截流措施,可以通过修筑围堰防止事故废水和消防废水进入水体和下水管道;也可以通过采用砂土或其他合适的材料对液态污染物进行覆盖、吸附。
②启动雨水系统、事故排水系统防控措施,为控制污水不出厂界,应切断雨水总排口阀门,将事故废水和消防废水控制在公司内部。
③如事故废水和消防废水不能控制在公司内,需及时报告济南市生态环境局章丘分局,请求支援。
事故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次生、衍生污染消除措施
①事故处理结束后,根据事故废水和消防废水检测成分,视成分送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铸锻中心污水处理站处理或委托危废处置单位处置。
②事故处理结束后,产生的固体废物交危废处置单位处置。
大气环境突发事件一般处置措施
切断污染源的程序与措施
①遇气态环境风险物质泄漏时,公司应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采取关闭阀门、停止相关设备工作等方式,切断泄漏源;没有阀门的情况下,要及时通过堵漏的方式控制泄漏源。
②遇液态易挥发环境风险物质泄漏时,公司应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应采取及时倒罐(桶)等方式,切断泄漏源。
防止污染源扩散的措施
①启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紧急处置装置,采取覆盖吸附、喷淋、稀释、收容等措施,防止污染源扩散。
②如遇火灾、爆炸情况的发生,采取有效措施扑灭火灾。
③根据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中的风险分析和情景构建内容,划定受影响区域。
④及时向当地政府和生态环境环保部门报告,根据事故当时风向,通报下风向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和企业,配合当地政府,组织公众避险。避险的方式包括避
免(减少)外出、密闭住户窗户等措施,并保持通信畅通以听从指挥。必要时组织受影响的公众撤离至安全区域。
事故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次生、衍生污染消除措施
①事故处理结束后,喷淋、稀释过程产生的废水及消防废水,视废水检测成分送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铸锻中心污水处理站处理或委托危废处置单位处置。
②事故处理结束后,产生的固体废物交危废处置单位处置。
抢险、救援方式、方法及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
救援人员防护、监护措施
救援人员实施抢险时,一定要站在上风向,服从现场总指挥的统一指挥。到现场抢险时不能一人到现场,要两人以上方可进入现场;进入现场前首先要检查防护用品有效性,然后要戴好防护用品方可进入现场;进入后,要随时保持与现场指挥保持联系,以便及时实施救援。
现场急救初步措施
现场救治应根据受害人的具体情况,污染物质的化学性质,采取针对性的安全救治措施,超出现场救治能力时,必须尽快联系就近医院救治。
要求现场救治人员掌握常用的急救措施,并灵活运用。急救原则:先救命,后疗伤;
急救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救运。
根据现场受伤人员情况,现场急救可采取急救初步措施。
突发环境事件的疏散、撤离
事故现场人员的撤离方式、方法
听到警报后,事故现场人员在本部门负责人的指挥下,有次序地沿安全通道迅速由安全出口撤离。负责人应检查自己所负责的区域,在确保无人员滞留后方可离开。
非事故现场人员的撤离方式、方法
听到警报后,非事故现场人员在治安队的指挥下,有次序地沿安全通道迅速由安全出口撤离;治安队应检查自己所负责的区域,在确保无人员滞留后方可离开。
同时,根据突发环境事故的级别,若需对附近居民及企业进行人员疏散时, 通讯联络队配合当地政府通知并组织附近居民、临近企业职员疏散至安全地带。
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
事故现场可能造成现场抢险人员伤害时,立即上报应急指挥办公室,应急指挥办公室立即组织抢险人员按指定路线撤离,撤离后及时报告撤离情况。撤离时采用车辆和步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部撤离至可能扩大的事故范围外开展抢险、救援。
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
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及物资保障统一由应急指挥部协调,突发环境事件时主要采取下列行动:
结合实际启动并实施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协调组织应急救援力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需要其他应急救援力量支援时,向有关部门请求。
现场配备的应急救援器材,主要有安全防护装备、吸附、堵漏物资等。同时, 应急指挥部及各行动组应按照“标识明显、高效指挥”的原则配备相应的标识, 突发环境事件状态下,可有效识别出各级指挥、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职责。
控制事件扩大的措施
一、切断污染源
危险源发生泄漏时,应采取控险、排险、输转的基本方法尽快切断泄漏源。
控险
包括严控明火、关闭电源、启用消防设施、对泄漏物进行覆盖、收容、稀释等。
输转
进行倒罐(桶),将泄漏的危险物转移到安全罐(桶)内,对已漏物料进行收集、吸附等措施。
二、危险区、安全区的设置
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事件的影响范围、泄漏物的特性及当时风向和公司内地面环境设定危险区、安全区。事件发生时,危险区即禁区或热区,是由专门受过培训的抢救人员的作业区;缓冲区即暖区或除污区,救援人员在此区域佩戴防护服随时准备救援;安全区即冷区或支援区,通讯联络队人员在此区域联系救援队伍或外部支援。此外,现场指挥部应设在事件安全区的上风处。
三、控制事件扩大的措施
如泄漏的物料或受污染的消防废水未能控制在公司内,有进入外环境的趋势,应立即通知济南市生态环境局章丘分局、章丘区人民政府,请求启动区域应急预案,防止污染事件的进一步扩大。
发生火灾、爆炸事件时,应密切关注厂界外情况,如火势有向厂界外发展的趋势,应立即集中力量对厂界附近的火源进行扑灭,以防危机临近其他企业或公用设施。
四、事件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
当事件有扩大趋势时,根据事件扩大后的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及气候条件,提出相关人员撤离事件现场及请求相关部门、单位援助的建议;
当事件有扩大趋势时,评估事件扩大后的影响范围由总指挥向政府机关提出附近群众疏散的建议;
根据事件扩大后的情况采取相应抢救、救援及控制措施。
应急措施
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小组要在第一时间进入事故现场。针对事故源迅速、准确、有效的实施应急救援。现场处置措施主要有:各种风险物质泄漏的现场处置措施,以及人员疏散隔离,受伤人员的救治等。
火灾应急措施及注意事项
1、应急措施
火势较小时,发现者就地使用灭火器材灭火,组织现场作业人员集中周边移动灭火器协同扑救;
火势较大时,已不能及时扑灭,发现者部门负责人报告,部门负责人
报告应急指挥办公室,应急指挥办公室按应急总指挥命令立即通知各专业小组组长启动应急程序,视情况向应急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部门报警;
疏散、撤离:事故发生后,现场当班负责人在向应急指挥办公室报告的同时,对现场事故情况应采取紧急有效的安全处理措施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并根据事故情况作为临时疏散、撤离组织负责人,若总指挥不在现场,现场职位最高人员作为疏散、撤离组织负责人。
撤离方式:事故现场人员向上风或侧向风方向转移,治安队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逐一清点人数。在疏散和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如有没有及时撤离人员,应指派配戴适宜防护装备的抢险队员两人进入现场搜寻,并实施救助。
各岗位停止作业,关闭相关的机泵、电源,转移现场可燃或易燃物品,保持消防救援通道畅通;
抢险人员立即开启着火点附近的消防设施,就地使用现场消防水与附近灭火器扑救;
检查通向事故池的排水闸确认处于开启状态。
遇有物料泄漏时,视不同物料性质,及时组织人员用沙土围堵或引至安全场所和容器;
消防部门到达后,由消防人员指挥灭火,公司抢险人员协同扑救;
对收集的废水和事故消防水进行检测,制定处理方案,不外排。
2、注意事项
灭火抢险时应视现场情况和人员力量、设施,按有利于灭火和控制火势蔓延,灵活实施具体灭火抢险措施;
抢险人员应注意作好自身防护,需要时佩戴呼吸防护器具;
对接近火场的抢险人员应注意用喷雾水进行掩护;
无把握扑救时注意加强对设备和建筑物的冷却,控制火势等待增援;
在有可能发生对人身重大伤害时,及时撤离现场人员;
消防部门到场后及时提供燃烧物质特性、储量、工艺设备等火场情况,服从消防部门的指挥。
泄漏处置措施
1、应急处置
发现物质泄漏后,首先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佩戴相应防护器具,穿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少量泄漏时,对泄漏物质用沙土进行覆盖吸收,并用扫帚,铁锨等收集消防沙至铁桶中,进行安全处置。
当泄漏量较大时,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发现者向部门负责人报告,部门负责人汇报应急指挥办公室,应急指挥办公室按应
【概要描述】
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内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原则性措施
内部控制污染源
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行动小组要在第一时间进入事故现场。针对事故源迅速、准确、有效的实施应急救援。按照“先控制,后处理”的原则,迅速实施先期处置,优先控制污染源,尽快阻止污染物继续排放外泄。
研判污染范围
应急指挥办公室根据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中的风险分析和情景构建内容,研判污染范围,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尽量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控制污染扩散
尽可能控制和缩小已排出污染物的扩散、蔓延范围,把突发环境事件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开展应急处置
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应急处置要立足于彻底消除污染危害,避免遗留后患。
外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原则性措施
企业外部应急措施
当突发环境事件可能或已经对公司外部环境产生影响时,由应急总指挥或应急总指挥指定人员通过电话报告当地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保护部门,请求启动上级应急预案,防止突发环境事件进一步扩大;由通讯联络队向可能受周边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单位通报。
配合当地人民政府的响应措施
①在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介入后,指挥权移交至上级政府或有关部门,接受上级政府或有关部门统一指挥;
②在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介入后,公司内部应急装备和物资接受上级政府或有关部门统一调配;
③配合当地政府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环境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
④配合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突发环境事件危害的警告, 宣传避免和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
⑤配合环境监测机构进行应急监测工作,实时对产生的环境污染进行数据记录,并采取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应急治理措施。
对当地人民政府应急措施的建议
①当事件有扩大趋势时,根据事件扩大后的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及气候条件, 提出相关人员撤离事件现场及请求相关部门、单位援助的建议;
②当事件有扩大趋势时,评估事件扩大后的影响范围,由应急总指挥向当地政府提出附近群众疏散的建议;
③根据事件扩大后的情况建议当地政府采取相应抢救、救援及控制措施。
水环境突发事件一般处置措施
切断污染源的程序与措施
遇液态环境风险物质泄漏时,公司应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应采取堵漏、及时倒罐(桶)等方式,切断泄漏源。
防止污染源扩散的措施
①通过源头控制,启动截流措施,可以通过修筑围堰防止事故废水和消防废水进入水体和下水管道;也可以通过采用砂土或其他合适的材料对液态污染物进行覆盖、吸附。
②启动雨水系统、事故排水系统防控措施,为控制污水不出厂界,应切断雨水总排口阀门,将事故废水和消防废水控制在公司内部。
③如事故废水和消防废水不能控制在公司内,需及时报告济南市生态环境局章丘分局,请求支援。
事故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次生、衍生污染消除措施
①事故处理结束后,根据事故废水和消防废水检测成分,视成分送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铸锻中心污水处理站处理或委托危废处置单位处置。
②事故处理结束后,产生的固体废物交危废处置单位处置。
大气环境突发事件一般处置措施
切断污染源的程序与措施
①遇气态环境风险物质泄漏时,公司应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采取关闭阀门、停止相关设备工作等方式,切断泄漏源;没有阀门的情况下,要及时通过堵漏的方式控制泄漏源。
②遇液态易挥发环境风险物质泄漏时,公司应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应采取及时倒罐(桶)等方式,切断泄漏源。
防止污染源扩散的措施
①启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紧急处置装置,采取覆盖吸附、喷淋、稀释、收容等措施,防止污染源扩散。
②如遇火灾、爆炸情况的发生,采取有效措施扑灭火灾。
③根据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中的风险分析和情景构建内容,划定受影响区域。
④及时向当地政府和生态环境环保部门报告,根据事故当时风向,通报下风向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和企业,配合当地政府,组织公众避险。避险的方式包括避
免(减少)外出、密闭住户窗户等措施,并保持通信畅通以听从指挥。必要时组织受影响的公众撤离至安全区域。
事故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次生、衍生污染消除措施
①事故处理结束后,喷淋、稀释过程产生的废水及消防废水,视废水检测成分送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铸锻中心污水处理站处理或委托危废处置单位处置。
②事故处理结束后,产生的固体废物交危废处置单位处置。
抢险、救援方式、方法及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
救援人员防护、监护措施
救援人员实施抢险时,一定要站在上风向,服从现场总指挥的统一指挥。到现场抢险时不能一人到现场,要两人以上方可进入现场;进入现场前首先要检查防护用品有效性,然后要戴好防护用品方可进入现场;进入后,要随时保持与现场指挥保持联系,以便及时实施救援。
现场急救初步措施
现场救治应根据受害人的具体情况,污染物质的化学性质,采取针对性的安全救治措施,超出现场救治能力时,必须尽快联系就近医院救治。
要求现场救治人员掌握常用的急救措施,并灵活运用。急救原则:先救命,后疗伤;
急救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救运。
根据现场受伤人员情况,现场急救可采取急救初步措施。
突发环境事件的疏散、撤离
事故现场人员的撤离方式、方法
听到警报后,事故现场人员在本部门负责人的指挥下,有次序地沿安全通道迅速由安全出口撤离。负责人应检查自己所负责的区域,在确保无人员滞留后方可离开。
非事故现场人员的撤离方式、方法
听到警报后,非事故现场人员在治安队的指挥下,有次序地沿安全通道迅速由安全出口撤离;治安队应检查自己所负责的区域,在确保无人员滞留后方可离开。
同时,根据突发环境事故的级别,若需对附近居民及企业进行人员疏散时, 通讯联络队配合当地政府通知并组织附近居民、临近企业职员疏散至安全地带。
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
事故现场可能造成现场抢险人员伤害时,立即上报应急指挥办公室,应急指挥办公室立即组织抢险人员按指定路线撤离,撤离后及时报告撤离情况。撤离时采用车辆和步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部撤离至可能扩大的事故范围外开展抢险、救援。
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
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及物资保障统一由应急指挥部协调,突发环境事件时主要采取下列行动:
结合实际启动并实施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协调组织应急救援力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需要其他应急救援力量支援时,向有关部门请求。
现场配备的应急救援器材,主要有安全防护装备、吸附、堵漏物资等。同时, 应急指挥部及各行动组应按照“标识明显、高效指挥”的原则配备相应的标识, 突发环境事件状态下,可有效识别出各级指挥、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职责。
控制事件扩大的措施
一、切断污染源
危险源发生泄漏时,应采取控险、排险、输转的基本方法尽快切断泄漏源。
控险
包括严控明火、关闭电源、启用消防设施、对泄漏物进行覆盖、收容、稀释等。
输转
进行倒罐(桶),将泄漏的危险物转移到安全罐(桶)内,对已漏物料进行收集、吸附等措施。
二、危险区、安全区的设置
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事件的影响范围、泄漏物的特性及当时风向和公司内地面环境设定危险区、安全区。事件发生时,危险区即禁区或热区,是由专门受过培训的抢救人员的作业区;缓冲区即暖区或除污区,救援人员在此区域佩戴防护服随时准备救援;安全区即冷区或支援区,通讯联络队人员在此区域联系救援队伍或外部支援。此外,现场指挥部应设在事件安全区的上风处。
三、控制事件扩大的措施
如泄漏的物料或受污染的消防废水未能控制在公司内,有进入外环境的趋势,应立即通知济南市生态环境局章丘分局、章丘区人民政府,请求启动区域应急预案,防止污染事件的进一步扩大。
发生火灾、爆炸事件时,应密切关注厂界外情况,如火势有向厂界外发展的趋势,应立即集中力量对厂界附近的火源进行扑灭,以防危机临近其他企业或公用设施。
四、事件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
当事件有扩大趋势时,根据事件扩大后的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及气候条件,提出相关人员撤离事件现场及请求相关部门、单位援助的建议;
当事件有扩大趋势时,评估事件扩大后的影响范围由总指挥向政府机关提出附近群众疏散的建议;
根据事件扩大后的情况采取相应抢救、救援及控制措施。
应急措施
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小组要在第一时间进入事故现场。针对事故源迅速、准确、有效的实施应急救援。现场处置措施主要有:各种风险物质泄漏的现场处置措施,以及人员疏散隔离,受伤人员的救治等。
火灾应急措施及注意事项
1、应急措施
火势较小时,发现者就地使用灭火器材灭火,组织现场作业人员集中周边移动灭火器协同扑救;
火势较大时,已不能及时扑灭,发现者部门负责人报告,部门负责人
报告应急指挥办公室,应急指挥办公室按应急总指挥命令立即通知各专业小组组长启动应急程序,视情况向应急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部门报警;
疏散、撤离:事故发生后,现场当班负责人在向应急指挥办公室报告的同时,对现场事故情况应采取紧急有效的安全处理措施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并根据事故情况作为临时疏散、撤离组织负责人,若总指挥不在现场,现场职位最高人员作为疏散、撤离组织负责人。
撤离方式:事故现场人员向上风或侧向风方向转移,治安队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逐一清点人数。在疏散和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如有没有及时撤离人员,应指派配戴适宜防护装备的抢险队员两人进入现场搜寻,并实施救助。
各岗位停止作业,关闭相关的机泵、电源,转移现场可燃或易燃物品,保持消防救援通道畅通;
抢险人员立即开启着火点附近的消防设施,就地使用现场消防水与附近灭火器扑救;
检查通向事故池的排水闸确认处于开启状态。
遇有物料泄漏时,视不同物料性质,及时组织人员用沙土围堵或引至安全场所和容器;
消防部门到达后,由消防人员指挥灭火,公司抢险人员协同扑救;
对收集的废水和事故消防水进行检测,制定处理方案,不外排。
2、注意事项
灭火抢险时应视现场情况和人员力量、设施,按有利于灭火和控制火势蔓延,灵活实施具体灭火抢险措施;
抢险人员应注意作好自身防护,需要时佩戴呼吸防护器具;
对接近火场的抢险人员应注意用喷雾水进行掩护;
无把握扑救时注意加强对设备和建筑物的冷却,控制火势等待增援;
在有可能发生对人身重大伤害时,及时撤离现场人员;
消防部门到场后及时提供燃烧物质特性、储量、工艺设备等火场情况,服从消防部门的指挥。
泄漏处置措施
1、应急处置
发现物质泄漏后,首先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佩戴相应防护器具,穿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少量泄漏时,对泄漏物质用沙土进行覆盖吸收,并用扫帚,铁锨等收集消防沙至铁桶中,进行安全处置。
当泄漏量较大时,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发现者向部门负责人报告,部门负责人汇报应急指挥办公室,应急指挥办公室按应
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行动小组要在第一时间进入事故现场。针对事故源迅速、准确、有效的实施应急救援。按照“先控制,后处理”的原则,迅速实施先期处置,优先控制污染源,尽快阻止污染物继续排放外泄。
应急指挥办公室根据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中的风险分析和情景构建内容,研判污染范围,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尽量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尽可能控制和缩小已排出污染物的扩散、蔓延范围,把突发环境事件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应急处置要立足于彻底消除污染危害,避免遗留后患。
当突发环境事件可能或已经对公司外部环境产生影响时,由应急总指挥或应急总指挥指定人员通过电话报告当地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保护部门,请求启动上级应急预案,防止突发环境事件进一步扩大;由通讯联络队向可能受周边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单位通报。
①在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介入后,指挥权移交至上级政府或有关部门,接受上级政府或有关部门统一指挥;
②在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介入后,公司内部应急装备和物资接受上级政府或有关部门统一调配;
③配合当地政府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环境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
④配合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突发环境事件危害的警告, 宣传避免和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
⑤配合环境监测机构进行应急监测工作,实时对产生的环境污染进行数据记录,并采取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应急治理措施。
①当事件有扩大趋势时,根据事件扩大后的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及气候条件, 提出相关人员撤离事件现场及请求相关部门、单位援助的建议;
②当事件有扩大趋势时,评估事件扩大后的影响范围,由应急总指挥向当地政府提出附近群众疏散的建议;
③根据事件扩大后的情况建议当地政府采取相应抢救、救援及控制措施。
遇液态环境风险物质泄漏时,公司应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应采取堵漏、及时倒罐(桶)等方式,切断泄漏源。
①通过源头控制,启动截流措施,可以通过修筑围堰防止事故废水和消防废水进入水体和下水管道;也可以通过采用砂土或其他合适的材料对液态污染物进行覆盖、吸附。
②启动雨水系统、事故排水系统防控措施,为控制污水不出厂界,应切断雨水总排口阀门,将事故废水和消防废水控制在公司内部。
③如事故废水和消防废水不能控制在公司内,需及时报告济南市生态环境局章丘分局,请求支援。
①事故处理结束后,根据事故废水和消防废水检测成分,视成分送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铸锻中心污水处理站处理或委托危废处置单位处置。
②事故处理结束后,产生的固体废物交危废处置单位处置。
①遇气态环境风险物质泄漏时,公司应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采取关闭阀门、停止相关设备工作等方式,切断泄漏源;没有阀门的情况下,要及时通过堵漏的方式控制泄漏源。
②遇液态易挥发环境风险物质泄漏时,公司应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应采取及时倒罐(桶)等方式,切断泄漏源。
①启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紧急处置装置,采取覆盖吸附、喷淋、稀释、收容等措施,防止污染源扩散。
②如遇火灾、爆炸情况的发生,采取有效措施扑灭火灾。
③根据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中的风险分析和情景构建内容,划定受影响区域。
④及时向当地政府和生态环境环保部门报告,根据事故当时风向,通报下风向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和企业,配合当地政府,组织公众避险。避险的方式包括避
免(减少)外出、密闭住户窗户等措施,并保持通信畅通以听从指挥。必要时组织受影响的公众撤离至安全区域。
①事故处理结束后,喷淋、稀释过程产生的废水及消防废水,视废水检测成分送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铸锻中心污水处理站处理或委托危废处置单位处置。
②事故处理结束后,产生的固体废物交危废处置单位处置。
救援人员实施抢险时,一定要站在上风向,服从现场总指挥的统一指挥。到现场抢险时不能一人到现场,要两人以上方可进入现场;进入现场前首先要检查防护用品有效性,然后要戴好防护用品方可进入现场;进入后,要随时保持与现场指挥保持联系,以便及时实施救援。
现场救治应根据受害人的具体情况,污染物质的化学性质,采取针对性的安全救治措施,超出现场救治能力时,必须尽快联系就近医院救治。
要求现场救治人员掌握常用的急救措施,并灵活运用。急救原则:先救命,后疗伤;
急救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救运。
根据现场受伤人员情况,现场急救可采取急救初步措施。
听到警报后,事故现场人员在本部门负责人的指挥下,有次序地沿安全通道迅速由安全出口撤离。负责人应检查自己所负责的区域,在确保无人员滞留后方可离开。
听到警报后,非事故现场人员在治安队的指挥下,有次序地沿安全通道迅速由安全出口撤离;治安队应检查自己所负责的区域,在确保无人员滞留后方可离开。
同时,根据突发环境事故的级别,若需对附近居民及企业进行人员疏散时, 通讯联络队配合当地政府通知并组织附近居民、临近企业职员疏散至安全地带。
事故现场可能造成现场抢险人员伤害时,立即上报应急指挥办公室,应急指挥办公室立即组织抢险人员按指定路线撤离,撤离后及时报告撤离情况。撤离时采用车辆和步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部撤离至可能扩大的事故范围外开展抢险、救援。
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及物资保障统一由应急指挥部协调,突发环境事件时主要采取下列行动:
现场配备的应急救援器材,主要有安全防护装备、吸附、堵漏物资等。同时, 应急指挥部及各行动组应按照“标识明显、高效指挥”的原则配备相应的标识, 突发环境事件状态下,可有效识别出各级指挥、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职责。
一、切断污染源
危险源发生泄漏时,应采取控险、排险、输转的基本方法尽快切断泄漏源。
包括严控明火、关闭电源、启用消防设施、对泄漏物进行覆盖、收容、稀释等。
进行倒罐(桶),将泄漏的危险物转移到安全罐(桶)内,对已漏物料进行收集、吸附等措施。
二、危险区、安全区的设置
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事件的影响范围、泄漏物的特性及当时风向和公司内地面环境设定危险区、安全区。事件发生时,危险区即禁区或热区,是由专门受过培训的抢救人员的作业区;缓冲区即暖区或除污区,救援人员在此区域佩戴防护服随时准备救援;安全区即冷区或支援区,通讯联络队人员在此区域联系救援队伍或外部支援。此外,现场指挥部应设在事件安全区的上风处。
三、控制事件扩大的措施
四、事件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
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小组要在第一时间进入事故现场。针对事故源迅速、准确、有效的实施应急救援。现场处置措施主要有:各种风险物质泄漏的现场处置措施,以及人员疏散隔离,受伤人员的救治等。
1、应急措施
报告应急指挥办公室,应急指挥办公室按应急总指挥命令立即通知各专业小组组长启动应急程序,视情况向应急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部门报警;
撤离方式:事故现场人员向上风或侧向风方向转移,治安队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逐一清点人数。在疏散和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如有没有及时撤离人员,应指派配戴适宜防护装备的抢险队员两人进入现场搜寻,并实施救助。
2、注意事项
1、应急处置
发现物质泄漏后,首先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佩戴相应防护器具,穿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少量泄漏时,对泄漏物质用沙土进行覆盖吸收,并用扫帚,铁锨等收集消防沙至铁桶中,进行安全处置。
当泄漏量较大时,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发现者向部门负责人报告,部门负责人汇报应急指挥办公室,应急指挥办公室按应急总指挥指令立即通知各专业小组组长启动应急程序,堵漏后对泄漏区进行沙土覆盖,减少挥发,对不能收集的物料要用大量的水冲洗,高浓度的废水经导排系统进入事故应急池,根据监测结果决定如何处理。
2、注意事项:
当企业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染物排放可能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应急监测部门对该情况下可能产生的污染源及时分析,立即监测,以便采取应急措施,将产生的环境影响控制在最小程度。
针对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发生、抢险应急的同时,由于企业应急监测能力有限, 应急监测委托章丘区环境保护监测站或其它有资质单位进行监测,但公司制定了应急监测方案,可以为监测单位提供基础资料。企业应急监测队应及时将事故情况上报环境监测部门,并在环境监测机构专业分析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配合进行应急监测工作。同时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性环境事件污染变化趋势,预测并报告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发展趋势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作为突发性环境事件
应急决策的依据,指导应急救援和现场洗消工作。
具体应急监测方案见附件 4。
章丘区环境保护监测站电话: 电话:0531-83219727
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电话: 电话:0531-66572000
应急终止的条件:
①现场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经应急指挥部批准;
②现场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行动组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公司应急总指挥或应急总指挥指定人员为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发言人。公司 24 小时应急值守电话:0531-58061376。
对初步认定为一级突发环境事件的,公司应急总指挥应当在 30 分钟内向章丘区政府和济南市生态环境局章丘分局报告;对初步认定为二级突发环境事件的,公司应急总指挥应当在 1 小时内向章丘区政府和济南市生态环境局章丘分局报告。
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过程中事件级别发生变化的,应当按照变化后的级别报告信息。
1、信息报告方式、要求
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终报)三类。
①初报。从发现事件后起应在第一时间上报。初报可用电话报告或书面报告, 电话报告后必须立即补充文字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事件类型、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趋向等初步情况。对初步判定属于二级及以上的突发环境事件,应立即进行初报,并报告态势变化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专用车有限公司 2021 鲁ICP备10204587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济南